易经是一门儒学,亦是一门哲学,易经是五经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,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。儒家本来有六经,它们是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仪礼》、《乐经》、《周易》和《春秋》。在现代学科中,应该结合气场学,磁场学,量子学:环境学等作为易经研究学问。我国的易经研究促进当今科学界的发展是有利的,我通过几十年来对周易的学习研究,论述周易是一门科学,并且对科学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。
一、我们来谈谈科学—科学的名称
说到科学,我们中国人马上就会想起西方的科学家瓦特、居里夫人、爱因斯坦、牛顿、诺贝尔等,因为近代的科学都是西方传入我国的,连“科学”一词也是泊来语。
科学作为一门客观存在的事物,其实在人类之后,就有科学存在了,我们就拿古代来讲,我们那么多的发明创造,但是却没有“科学这一词”。根据“中国文化知识精华”记载:我国古代最早使用“格致”一词对比做现代的“科学”一词。在“礼记.大学”钟“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后知至”,
“科学”一词是19世界末到20世纪初是从东洋日本传入中国的,日本在19世纪出版过一本书,是关于解破学的书,在这本书里记载用过解剖学是医学的一门“科学”的说法,还提到“一科一学”的提法,这曾是发过的一名作家把知识分成许多门类所造成的。接着康有为先生在19世纪末的“戊戌奏稿”里也使用“科学”这样一词,在后来陈独秀在编“新青年”时,也曾风趣的用半音译“赛先生”代表“科学”一词,不久“科学”一词在中文书里代替“格致”,后而慢慢开始普遍使用起来。
掌握科学很丰富的人,就被称之为“科学家”,是19世纪中期由英国剑桥大学一位历史学家而创造的,那位科学家在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,“在科学领域里,孜孜不倦的耕耘者,我们需要给他们一个适当的名称,我相称他们为'科学家'”,
看来,外国“科学”一词的形成也只是近代的事情,比起中国使用同类词汇的时间,要晚许多年。
老子也曾讲过:“大道本无名,强名曰道:”可见认识事物规律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,然而却殊途同归,但名称却因地域不同而有别。
二、中国科学的起源于中国的科学
我们现在所有的汉语词典中对科学的定义是:反映自然、社会、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。那么我们知不知道中国科学的起源是什么?笔者认为,伏羲氏“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.即是:仰观天文,俯察地理。于是始作八卦。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”,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,各个时期都对易经进行研究、开发和发展,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,而这些在《周易》都有实例的记载和分析说明。
“八卦”天地雷风雨火山泽等八种自然现象
“八卦”象征西北,北,东北,东南。南,西南,西等八个方位。
八卦象征春、夏、秋、东、署的往来......
五行象征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种物质,并具五行生克制化原理。
以上讲的都因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内。
八卦象征父、母、少女、中女、长女、少男、中男、长男等
八卦又象征君、臣......
以上讲的都是因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内
易经八卦中所蕴含的象数思维方法或太极思维模式,其包含两大类:一是“取象比类思维方法,二是“比云数类,
以上属于思维的科学的范畴
所以'易经八卦'应该是中国古代科学的代名词。
“中国文化知识”记载,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,四五千年前,在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人都还在茹毛饮血的阶段,我们的祖先都已经开始物质文明,后来儒家思想代表--孔子,道家思想--老子,医药文明,建筑等,都已经开始,这里面中国古代文明的开创者大多数连真实姓名都没有流传下来,哪些古代的发明家,发明家的 “科研成果”,被冠于传说中的中国人物的名称。始之成为某一事业的始祖。
综上结论,周易与科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孪生兄弟,周易是科学,并且极大的推动着科学的发展,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,至于说,现在人还没有完全理解周易的深刻的内涵,有的人还认为周易阻碍的中国近代科学的萌芽,但是这都是可以理解的,中国有位现代哲学家、易学家、思想史家曾讲过,“一阴一阳之胃道,百姓日用而不知”,易经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,易经文化是非常强大的,它无形的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、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的道德品质,开发出了无穷无尽的智慧,形成了天地人合一的宇宙观。
鉴于此,我们应该是要开发易经的智慧,组织力量,投入资金,将周易与科学分专业进行专门的研究,开发出周易中深邃的科学内涵,促进科学发展,为更多人得益造福,进一步为现代化服务。
钟曜声二0一七年仲夏于鹏城
撰稿:钟曜声
编辑:古邦杰
对稿:钟彬、振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