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江口之战
最近,教育部修改了“八年抗战”的说法,改为“十四年抗战”,也就是把抗日战争的起头向前延伸到1931年的“九·一八事变”。中日作为邻国,互相之间的竞争和战争是免不了的。如果从整个历史的尺度来看,两个国家间最早发生武力碰撞,还要上溯到1350多年前了。
七世纪中叶,朝鲜半岛上有三个国家:高句丽、百济和新罗。其中,北边的高句丽地跨朝鲜半岛北部和辽东,实力最强,隋炀帝、唐太宗多次征伐,也未能消灭它。百济在朝鲜半岛西南部,新罗在半岛东南部。高句丽与百济联手进攻新罗,新罗难以支撑,向唐朝求援。
三国中,新罗与唐朝关系最好。“小弟”来求援,“大哥”不能不管,好歹唐朝也是当时东亚的国际仲裁者。唐高宗于是向百济发去玺书,要求其罢兵。但是百济依仗有高句丽在北边帮它挡着,认为唐军过不来,所以并不理睬,继续猛攻新罗。显庆五年(660),唐高宗派左卫大将苏定方统水陆军13万人,从山东渡海,进攻百济。这样一支大军,哪里是百济可以抵挡的?很快,在唐罗联军攻击下,百济王扶余义慈投降,百济灭亡。
苏定方接到唐高宗的命令,率部继续北击高句丽,包围其首都平壤,不克,就撤围归国了。在百济这边,他留下郎将刘仁愿镇守百济都城泗沘,又以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,安抚百济民众。但是王文度不久就病死了。百济僧人道琛和大将鬼室福信见留守唐军势力薄弱,只有不到一万人,就聚众反唐,占据周留城,掀起百济复国运动。一时之间,百济全境都起来响应。
鬼室福信虽然声威大震,但是毕竟不敢自己称王,他需要找一个百济王族来做王。此时百济王族大多都已经被遣送到长安去了,于是鬼室福信想到了在倭国做人质的王子扶余丰(史书上又作“扶余丰璋”)。九月,他遣使到倭国,请求援助,同时请求将扶余丰迎回国内做百济王。
当时日本的齐明天皇是女性(日本古代女天皇很不少),但是实际上大权掌握在她的儿子中大兄皇太子手里。这个中大兄很不简单,著名的“大化改新”就是他实际主持的。为了维护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影响,日本最高统治者决定出兵援助百济。
扶余丰回到百济之后,就和鬼室福信一起率军包围了刘仁愿。大唐朝廷得知后,派刘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,接替死去王文度。由于兵少,寡不敌众,部下都想西归唐朝。刘仁轨说:“虽然敌人势大,但是我们如果出其不意,是可以击败他们的。如果战胜了,自然也就安全了。然后我们分兵占据险要地方,再请朝廷速派兵船前来增援,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,永清海外。如果我们放弃了熊津,那么百济就会复兴,我们就前功尽弃了。我们现在以一城之地,居于敌境中心,如果稍有闪失,就会成为俘虏。如果弃城跑到新罗去,又是做客人,寄人篱下,如果发生了不如意的事情,就追悔莫及。更何况鬼室福信为人凶暴,残虐过甚,扶余丰对他猜疑忌惮,上下离心。所以,我们现在最适合的策略,就是坚守观变,乘便取之,不可轻举妄动。”大家见他分析得有理,就都听从了他的意见。